央行上海总部官员:上海自贸区这四项金改政策对企业最有用
6月12日,在招商银行举办的自贸区金融发展论坛上,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处长周厉为与会的近200家企业,盘点了最受区内企业欢迎的四项金融创新政策。
文‖自贸区邮报研究员 陈月石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改了近两年,哪些政策企业用得最多?
6月12日,在招商银行举办的自贸区金融发展论坛上,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处长周厉为与会的近200家企业,盘点了最受区内企业欢迎的四项金融创新政策。
这四项金融创新政策分别是: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自由贸易账户业务,以及本外币境外融资。
这四条政策到底有什么用,其他企业又是怎么用的,下面来听听周厉当天的详细盘点。
一、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
背景:这是上海自贸区各项金融创新的首个落地项目。通过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跨国公司可以实现集团内部各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跨境划转。
政策怎么用:第一,建资金池的企业必须面向集团内企业,而核定的标准则是以资本关系,建池企业必须是以资产关系为纽带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企业之间要存在投资性的关联关系。
第二,主要用于归集集团内的境内外成员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融资产生的现金流是不能入池的。
第三,上海自贸区内企业在银行以成立专户的形式来建池。
第四,银行要按照展业三原则对资金进行监管。
案例:LM集团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投资业务,2007年LM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与HS集团(主要股东上市后持股比例为35.61%)共同完成了境外上市。作为A股和H股上市公司,LM集团公司主要在哈密、澳洲等境内外多地经营钨、铜和金矿开采,集团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打通人民币资金通道对企业流动资金管理至关重要。
在上海自贸区如何解决:LM集团自贸区公司在银行设立了人民币专户,通过FT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满足境内境外流动资金需求。
二、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
背景:2014年2月,央行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可以整合集团下属多家企业的经常项下跨境资金结算,拓展集团内收支集中管理、集中运作功能。
政策怎么用:周厉坦言,在实践中,企业和金融机构问的最多的就是,集中收付与双向资金池两个业务有何区别。
最大的区别就是:集中收付业务方面,区内企业除了为集团内成员单位,还可以将集中收付扩展到境内外的关联企业,也就是与区内企业存在供应链关系、密切贸易往来的集团外企业。
上海的优势:2014年10月,上述两项业务在全国复制推广,但全国版对企业资质的要求远高于上海自贸区。
从实际情况看,上海所建的资金池有100多个,95%以上用的都是上海自贸区的双向资金池的政策。
三、自由贸易账户业务
背景: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基础工程,去年5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试行)》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管理细则(试行)》后正式亮相。对境内企业来说,拥有自由贸易账户基本就是拥有了一个可以和境外资金自由汇兑的账户。而对境外企业来说,则意味着它们可以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获得相关金融服务。
政策怎么用:扩区后,凡是属于“3+1”都可以自动沿用央行已经颁布的各项自贸区金融政策。
第一,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可以享受一线放开的自由。
第二,自由贸易账户是本币为主、账户内可自由兑换的创新账户。
第三,企业可以享受银行提供的相对于传统账户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创新金融服务。
第四,依托自由贸易账户,未来企业可以参与衍生品等创新交易。
经常贸易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的资金,可以自由从FT账户划转到境内的同名一般账户,没有任何障碍。
案例背景:国内某知名游戏运营商S将在纳斯达克退市并回归A股,计划以境外设立的离岸公司N收购公众股份,实现公司私有化,在私有化过程中需要融资支持。
在上海自贸区如何解决:占用境内实体公司S的授信,为其离岸公司的FTN账户发放贷款并完成私有化,利用FT资金,为境外上市发行私有化要约的企业提供融资及综合解决方案,协助客户完成境外退市及资产股权结构的调整。
四、本外币境外融资政策
今年2月12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全面放开本、外币境外融资,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取而代之用风险转换因子等新的管理方式优化境外融资结构。
政策怎么用:区内企业在开设FT账户后,可以按照企业资本金的两倍作为上限,在境外进行本外币融资,由于涉及转换因子等,因此具体的计算方法,由银行进行辅导,企业可以便捷地进行融资。
周厉同时透露,接下来很多新的业务将放在FT账户内尝试。
最先可能看到的,则是上海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向境外金融机构发行同业存单。据记者了解,央行上海总部最快在下周发布这一政策的实施细则。
来源: 自贸区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