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贷”大军压境 直销银行错过围剿微众银行黄金期
证券时报刘筱攸说实话,同样都是免抵押、无担保、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的纯线上贷款类产品,“微粒贷”要不是微众银行搞的,它哪有这么大威力引得高度关注。其实直销银行去中介化、纯线上化、打破物理限制的自我定位,与微众和网商两家民营银行高度相似。直销银行,似乎也从传统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跨界抢食而做出的应对,演变
证券时报 刘筱攸
说实话,同样都是免抵押、无担保、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的纯线上贷款类产品,“微粒贷”要不是微众银行搞的,它哪有这么大威力引得高度关注。
其实直销银行去中介化、纯线上化、打破物理限制的自我定位,与微众和网商两家民营银行高度相似。直销银行,似乎也从传统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跨界抢食而做出的应对,演变成跑马圈地,前提是具有强大互联网基因、又具有政策背书的网上银行还没发威。
毕竟,同行比草根可怕。
而现在,“微粒贷”大军压境。目前的“微粒贷”采取“白名单”机制,微众筛选出腾讯平台与自身体系内掌握强关联征信数据的用户;而下一步,可能是几家合作银行或平台的存量客户。
那直销银行们早干嘛去了?都快两年了也才是个限制功能性结算类账户,一上线就叫嚣的“存、汇、贷”功能目前只完成了前两个,走得最远的民生也只搞了个合作平台赊销贷款,酝酿的也是针对代发工资客户的薪资贷。
纯线上授信业务其实很难,此前由李克强总理亲放的首笔民营银行贷款,对象是微众邀请的内测对象。也就是说,微众不可能只凭借刷脸识别确定用户身份与公安系统匹配就放款,一定是根据用户以往的有效征信数据划拨相应的信贷额度。
这里就牵扯出强关联征信数据和弱关联征信数据之别。说到底,在线时长、虚拟财产、支付频率、购物喜好、社交行为等大多为弱金融关联数据,银行不可能刨除风控,根据这几个数据就放贷。
总而言之,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形成的征信方法和数据并不能全盘满足监管要求和银行生存法则。为了给微众提供数据支持,腾讯一直在尽可能多地建立、并且与合作伙伴拓宽金融消费场景,甚至从滴滴打车累积的行车记录中,分析出来的工作单位和消费地点。
所以微众银行的首款贷款产品,确实没有大多数人想象来得快。
但直销银行更慢。只能说,它们错过了围剿微众的黄金期。其实直销银行绑定的银行卡背后,太多金融交易数据是有价值的,但遗憾的是,基于业内人士过于专业的考虑,如与自身信用卡业务体内竞争、新增客户征信数据割裂等,甚至依旧把直销银行定位成电子银行升级版等,“贷”走得过慢。
直销银行在目前仍更加注重客户的理财需求,这也是为什么二十几个玩家不断上线基金产品。相比起理财,在人们消费需求膨胀与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眼下,“贷”也许更能圈住新用户。
直销银行业务的法人机构试点意义重大,它决定了直销银行的运营思路不再是传统银行的补充渠道,而可以从产品、服务上做出市场化定义。虽然围剿微众的黄金期已过,但至少也保证不被碾压得太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