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互联网金融创新热点领域

2015-02-11 18:34 1087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么,2014年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布道之年,不知不觉中,虚拟账户替代实体账户,存款与货币理财界限日益模糊,线下应用与线上即时支付被打通,互联网金融”润物细无声”地植入我们的生活。

        当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互联网金融也日益成为一二线城市居民日常金融的一部分。从2014年初的”微信红包”到年底的”支付宝双12扫码”,从”滴滴、快的”的打车混战,到P2P、众筹的爆发式增长;从互联网公司、银行系、基金系的”宝宝”热潮,到民营银行牌照发放直销银行崛起。当BAT互相博弈,各大银行被”颠覆论”搞得惴惴不安之际,广大老百姓却”吃着火锅唱着歌”,乐享着”宝”类产品的高收益、体验着第三方支付的便利性、感受着红包和扫码带来的实惠。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余额宝”唤醒了大众的理财意识。那么,2014年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布道之年,不知不觉中,虚拟账户替代实体账户,存款与货币理财界限日益模糊,线下应用与线上即时支付被打通,电商、社交、P2P等互联网平台开始分流银行客户与小额支付、信贷和理财业务,互联网金融”润物细无声”地植入我们的生活。

        展望2015年,互联网金融”虚火”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技术变革带动下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会以更加蓬勃之势发展,以下五大领域有望成为创新热点。

 

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线下支付成为红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3G、4G的应用,移动金融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还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渠道交易占比均不断上升。以支付宝为例,目前其移动支付日交易笔数超过4500万笔,在支付宝整体占比已经超过50%。日前,央行印发了《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客户需求和监管导向下,移动支付有望在201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具体分析,远程支付方面,移动支付笔数和交易金额仍将快速上升,但消费场景会由线上大额理财、转账汇款、网购逐渐向小额化、高频化的方向发展,深度融合消费场景,集理财和小额信贷为一身的便捷支付模式将成为银行系和第三方支付竞争的热点。

        近场支付方面,以ApplePay为代表的NFC模式有望成为焦点,但考虑到苹果与运营商、银联、互联网巨头等各方的利益纠葛,以及NFC手机的普及率和线下设备支持率(全国1000万台POS,只有300万”闪付”POS支持NFC),短期内估计仍将是”叫好不叫座”。倒是阿里”双十二”扫码支付让人眼前一亮,虽然说银联下发了《银联卡受理市场违规约束实施细则》的战斗檄文,但开放已是大势所趋,支付宝作为收单机构”直连”银行,完成转接和收单,已成为必然。到底是”银联和支付宝”上演楚汉相争,而是再加上某一国有大行来一场”三国杀”,相信年内就见分晓。

 

P2P平台两极分化,”拼爹”时代来临

 

        要说2014年互联网的热词,”P2P”肯定得算一个。截至2014年末,我国P2P平台达1575家,其中当年新上线平台超900家。全年累计成交额高达2528亿元,是2013年的2.39倍。在lendingclub上市和陆金所估值百亿的刺激下,P2P将呈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资本大鳄涌入,”拼爹”时代来临。

        1、市场集中度提升,转型与倒闭大戏不断上演。目前,LendingClub和Prosper两巨头垄断了美国98%的P2P市场份额,而国内尚处于群雄逐鹿局面。2014年9月,成交额前两名的陆金所与红岭创投,市场份额仅占11.28%。随着监管深入、客户风险收益的再认识等,以陆金所(虽说大公评级不高)等为代表的背景与资金雄厚、品牌效应好的优质平台更易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拼爹”时代来临。同时,更多平台会将重心由线上获客转向线下获取有抵押类的优质项目,用第三方托管的FOF模式替代传统资金池,发力P2B。一句话,P2P业务越做越像银行。此外,经济下行风险会进一步暴露,行业洗牌在即,要知道,12月国内倒闭的平台数已经超过全美P2P平台数总和,明年这个时候,这1500多家平台能否剩下500家呢?

        2、资本大鳄纷纷登场,限号前抢占P2P牌照。2014年,注册资金在1亿以上的新平台高达48家,其中,上市公司和国资国企入股的平台有34家。要知道,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目前还没听说哪个P2P平台能赚钱,lendingclub也是预期在15-16年实现盈利。企业进军P2P,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规避监管下低成本尝试信贷业务、为未来办民营银行打下伏笔;同时,在监管限号之前抢个牌,炒作炒作业绩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年内12家银行试水P2P,可以说既能规避经济资本约束、客户和行业准入监管,在额度紧张时调配信贷资源;也是银行互联网金融转型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有益尝试。总之,在监管政策明朗之前,会有更多的资本大鳄进入这个市场。

 

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金矿

 

        拉动内需是促进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居民消费已由模仿排浪式向多元发展型、享受型过渡,随着透支习惯逐渐养成,消费金融行业将步入快速增长期。

        1、互联网企业发力基于电商交易平台的消费金融。2014年2月,京东推出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进入消费金融领域;7月,阿里旗下的天猫也推出”天猫分期”,12月末,阿里”花呗”开始内测。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为60亿元,预计2014年将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速接近170%;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未来3年增长率或高达94%。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巨头们将根据实时掌握的订单和货物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围绕客户消费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消费金融创新,电商”放贷”时代已经来临。

        2、银行搭建基于线上消费金融平台。2013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7%,但仅占银行信贷资产的15%;除掉房贷,汽车、信用卡和一般消费金融仅占3%。根据国际经验,在同等收入水平下,消费贷款占金融机构总贷款比重大概在30%左右,美国甚至高达60%以上,我国消费金融整体规模仍然偏小。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消费信贷模式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商业银行及其控股的消费公司不愿介入。但转型压力和技术推动下,线上消费金融成为新趋势。

        2014年2月1日,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网上贷款平台”轻松e贷”上线,截至10月末,发放在线消费贷款近1.5万笔。目前,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汉口银行、杭州银行、盛京银行等一批银行都于近期获批或积极申报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等也明确将在线消费金融作为发展重点之一。利用网络新技术,探索低成本的在线消费信贷将成为银行系消费金融的发力点,而客户也将在电商消费信贷的便利性和银行消费信贷低成本间相机抉择。

 

货币基金份额下降,互联网理财由渠道型向策略型转变

 

        “余额宝”一直被视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里程碑式产品,但2014年三季度,余额宝份额下降,预示着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渠道类理财产品开始进入稳定期,互联网理财将由”以便捷操作和低门槛对接高流动性高收益货币基金”的1.0渠道型模式,迈向”以重视跨界深入合作和消费策略型”的2.0平台型模式。说白了,就是互联网公司将由最初的单纯渠道搭建方转向产品提供商,联合各方直接参与理财产品设计。

        目前,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开始了跨界合作转型,包括与银行系合作的票据类理财”招财宝”,与电信行业合作的话费类理财百度”沃百富”,与旅游行业合作的阿里”旅游宝”,与电影行业合作的百度”百发有戏”、阿里”娱乐宝”,与汽车行业合作的腾讯”奥迪A3理财通”。

        总之,将理财产品嵌入消费者的饮食住行各类生活场景,让客户在消费中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利用自身在大数据、云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决策型理财产品设计,如百发100指数基金等。总之,2015年,互联网公司将继续向传统金融学习取经,向着深度融合、跨界合作及平台化的方向推进。

        而传统金融系,在推出”宝”类T+0产品应对的同时,也纷纷审视适合自身的互联网理财发展路径,一味被动应对或主动抬高收益并非长久之计。改善客户体验,完善理财产品在微信等新兴渠道的部署和产品宣传营销,打破跨行、省域与不同渠道间的限制,由工作日的朝9晚15拓展至”7*24″便捷购买,将成为银行互联网理财创新的重点。

 

互联网征信,亟待开拓的蓝海

 

        互联网金融的火爆,催生了对征信业的巨大需求。1月初,央行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平安系)等八家机构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民营征信迎来发展元年。

        截至2012年底,央行征信中心为8.2亿自然人建立信用档案,包含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但尚无个人信用评分。与此同时,目前大量P2P平台尚不能直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无法获知借款人在其他平台借款甚至逾期的准确信息;而电商供应链金融和网络小额贷款的快速发展,也对个人征信产生巨大需求。经测算,我国13.5亿人口至少存在1030亿的个人信用报告市场空间。

        目前,腾讯基于覆盖的8亿QQ账户,5亿微信账户和3亿支付用户,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客户在线时长、等级、财产、消费、社交等,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芝麻信用借助淘宝的3亿实名账户信息,通过淘宝、支付宝钱包、信用卡、缴费、支付、消费、年龄、性别、职业、家庭、状况、注册信息、是否实名认证、兴趣偏好等多个维度,构建客户的诚信画像。而前海征信借助平安集团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泛金融领域的8000万实名制个人客户信息,以及大量的金融行为数据,构建相关个人信用评价模型。其实,个人征信本身就是比拼数据处理能力和研究,如何在海量的数据里建立评判个人信用的模型,且被验证行之有效,是关键所在。谁家信用模型做的好,评分可信度高,就有可能躺在数据上赚钱。

        总结一下,2015年,”有钱任性”的互联网公司会继续跑马圈地,以支付为基础,以小额消费信贷和理财为依托,围绕衣食住行社交医疗教育等生活场景打造O2O金融生态圈;而传统商业银行也会加大转型力度,发挥自身在资金、人才和风控等优势,加快线下产品线上化部署,从客户角度优化产品流程改善体验,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0
标签: 领域 互联网 热点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家标准《互联网金融智能风险防控技术要求》正式实施

2024-02-28 14:07
196925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3年四季度互联网投融资运行情况》研究报告

2024-01-30 12:25
157892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召开数字金融重点领域自律管理工作座谈会

2024-01-19 12:58
69177

互联网与平台化:中信银行引领外贸服务的转型

2024-01-05 17:36
246089

工信部:面向供应链金融业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应具备SaaS化应用开发等功能

2023-11-20 11:51
116396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发布《金融数据资产管理指南》等9项团体标准

2023-11-17 11:30
13074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