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走出去”风险多:七成亏本
2014-10-04 11:33516
“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70%以上不盈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助理谢志斌在2014年莫干山会议的一次主题论坛上表示。
“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70%以上不盈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助理谢志斌在2014年莫干山会议的一次主题论坛上表示。
“走出去”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已经推出14年,接下来资本“走出去”势头良好,但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是政府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同年提出了“走出去”战略。
从数据来看,2003~2012年这十年间,我国海外投资增长速度平均是41.6%,于2012年成为全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今年6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英国发表重要演讲时说到,2015~2020年这五年我国对外投资将要超过5000亿美元。
在莫干山举行的2014年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治理的发言中,谢志斌表示:“从外经贸角度来讲,‘走出去’是以内政为基础,外交搭台,经贸唱戏。”
我国的走出去实际上是对外经济合作和海外投资,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大概是600亿左右,资本“走出去”势不可挡。
谢志斌认为,资金“走出去”无外乎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第二是把我们需要的东西弄回来。现在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和农业开发项目,经济合作包括电力、通讯、高铁等基础设施方面。
谢志斌认为,下一步“走出去”的势头肯定是良好的,但是风险也值得注意。在他看来,海外投资的风险主要是政治风险。
中国企业在缅甸经营多年的水电站项目,因为缅甸格局的变化,导致项目“泡汤”。浙江的某民营企业在俄罗斯种树,从最开始万亿的投入,扩展到后来几十亿,但却因地方政府“翻脸”,数十亿打了“水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谢志斌表示,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海外投资,目前情况不是太好,甚至70%以上都是不盈利的。
足以看出,对于企业海外投资来说,政治风险是集中的、巨大的、不可抗拒的。而一般商业机构却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需要政府支持的机制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此外,还有一些内在的风险,也可以理解为声誉风险。
“我们有钱了,有能力了,有设备了,到相对欠发达的地方去,可能自我感觉比较良好。”谢志斌表示,但很多问题就出现了,比如环境问题、文化冲突和当地民众的利益冲突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甚至是整个国家“走出去”的形象,可以看作是一种内生性的声誉风险。
谢志斌说,中国在不断变强大,但强大之后,以何形象示人,这很重要。可以采取和发达国家基本一致的手段,也就是经济的手段去规避风险。
转自:第一财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