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全球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再思考

李波 | 2014-08-12 11:24 719

央行观察按:本文为作者在2014年3月于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联合研讨会上的发言,李波为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适度赋予财政政策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需要建立长期政策目标和有效约束,减少对货币政策的不合理的压力。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拯救经济,零利率、量化宽松和信贷宽松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新趋势。这场金融危机也给货币政策框架带来重大挑战。一是对央行目标的挑战。包括单一的价格稳 定目标制是否合理,价格稳定是否可以保证金融稳定,是否需考虑采 取更加弹性的通胀目标等。二是对央行操作体系的挑战。包括政策利 率工具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引入数量型操作工具等。三是对央行独立性的挑战。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政府、市 场、民众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对于央行的独立性的理解也有了不同看 法,例如是独立于政府还是独立于议会。民主政治下来自选民和政治 过程的压力,对央行的独立性构成挑战。四是对货币政策策略的挑战。危机爆发后主要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极大地冲击了危机前以“规则”为主的货币政策策略,“相机抉择”成为部分时点上事实 上的货币政策策略。危机以来的实践表明,规则和相机抉择的两分法 也许过于简单,可能不足以抓住中央银行家面对的现实选择。

  此次金融危机也为我们研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提供了新的视角。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政策目标、约束机制、政策工具、决策机制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互补,可形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混合治理机制”。从短期看,财政政策决策程序复杂,时滞长,并受到议会政治过程的约束,在危机发生需要“救急”时,往往不如货币政策灵活,表现为财政政策短期的“不给力”。“专家治理”的货币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议会治理”的财政政策的不足,帮助熨平部分经济波动。从长期看,财政政策具有“不审慎”的特点。选举人存在财政幻觉,政治家倾向于当前减税、增支博取选民支持;民众的代际间收入再分配存在不同模式,但从整体上看民主投票结果倾向于当期过高的财政赤字;政党竞争导致财政政策调整的延迟,也造成过高赤字的出现和债务的积累。财政政策的长期不审慎可能最终导致金融和经济危机,倒逼货币政策趋向极度宽松,导致公共债务的货币化,通过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方式由他国居民或后代承担或分担相关成本。财政过于强势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构成挑战,使货币政策可能沦为财政政策的“配合性政策”。危机后,很多国家认识到民主政治体制的缺陷,对财政政策进行反思,引发了财政政策“独立性”的探讨。同时,各国更加重视财政政策的长期可持续问题。

  上述研究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中央银行有必要实行多目标制,将金融稳定等目标纳入央行法定职责,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在稳定公众的中长期通胀预期的同时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在短期兼顾其他目标。二是要高度重视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及长期可持续性问题。适度赋予财政政策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需要建立长期政策目标和有效约束,减少对货币政策的不合理的压力。三是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多地从长期社会福利最大化、而非单纯的短期经济增长的角度设定政策目标,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拥有独立性,又相互配合,促进长期社会福利最大化。

央行观察按:本文为作者在2014年3月于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联合研讨会上的发言,李波为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

作者:李波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4-05-16 14:45
11741

陆磊: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创新空间

2023-10-16 13:44
20446

央行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

2023-04-06 15:51
78345

财政部: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重点要把握5个方面

2023-01-30 15:41
48121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

2022-12-17 15:13
36023

部分欧洲国家的财政政策可能造成需求过剩

2022-12-04 20:00
1884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