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背后 商业模式透明度低
日益收紧的信贷环境,使得更多的实体企业通过进口铜等大宗商品来突破银行信贷的限制。数位银行人士表示,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和贸易形势下,积极发展贸易融资业务为企业贸易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意义巨大。
日益收紧的信贷环境,使得更多的实体企业通过进口铜等大宗商品来突破银行信贷的限制。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业务与服务之一,旨在促进国与国、企业与企业间的进口和出口业务。实际上,利用大宗商品进口进行贸易融资最早仅局限于金属,尤其是金属铜的进口融资,撬动资金多,周转快捷,但近年来,这样的操作已蔓延到大豆、铁矿石、铝、镍等多数大宗商品。
数位银行人士表示,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和贸易形势下,积极发展贸易融资业务为企业贸易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意义巨大。
青岛港事件发生后,一些外资行担忧在中国的贸易融资业务将遭受损失或有违约风险。但华侨银行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其今年在中国的业务重点之一是贸易融资板块,该业务需要境内境外配合,利用内地的资本运作方式把贸易融资做好。
“我们觉得风险点在于我们怎么样了解客户的贸易流。”上述华侨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假如了解贸易,他们就可以了解到这是不是真正的贸易,这个方面华侨银行非常谨慎。
但从舆论来看,目前聚焦在对事件本身的调查,以及呼吁打击贸易融资违规行为。一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某地支行负责贸易融资业务的副行长表示,青岛港再度发生类似上海钢贸的事件,须找准“症结”所在,如果一味强调融资业务本身,不仅会严重损及国际贸易,还会伤害铜产业链。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铜生产商及贸易商认为,融资贸易是一般贸易进口,利用息差、汇差解决融资问题是很正常的,长期以来是存在的,令监管层担心的是,有些货物转口速度过快,“空转”导致融资杠杆过大,如果资金进入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风险就会快速暴露。
业内人士表示,从法理上说,铜融资有真实需求性,但融资背后企业业务能力的专业性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尤为关键,对于基于真实进口的铜贸易应该大力扶持,对真实的转口贸易可以有限支持,而对于虚假的“空转”贸易应该严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