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三年下跌 经济与供需博弈主导市场
上海即将过去的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寒意”依旧。众多分析人士预计,尽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使得此前市场持续上行的趋势逆转,但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大宗商品或仍可能再度强势,表现抢眼。
新华社记者陈云富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即将过去的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寒意”依旧。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5日收盘,国际国内市场绝大多数商品年内均收跌,跟踪一揽子上市商品交易表现的CRB指数累计下挫超过4%,连续第三年收绿,尤其是受制于供应端的波动,一向“稳健”的农产品价格跌幅甚至超金融属性较强的工业类产品,使大宗商品价格重新回到了新的低位区间。
众多分析机构预计,由于基本面的差异,加上经济增长的带动,后期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空间或有限,商品市场的熊市持续但跌幅或已不大,经济增长及市场供需的博弈将主导市场趋势。
大宗商品市场近全线下挫
尽管三季度商品价格的反弹使市场一度对“金九银十”充满期待,但经济的放缓及供应的改善,仍令全年市场的下滑趋势持续。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5日收盘,国际市场上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综合表现的CRB指数跌逾4%,触及2012年下半年来的新低。
主要大宗商品品种铜、贵金属、化工及铁矿石等均下挫收跌。其中跌幅最为明显的“明星商品”黄金累计下挫28%,不仅结束了此前连续12年上涨的历史记录,价格的暴跌基本回吐了两年多的涨幅。国际铜价则累计跌了近9%,成交价也创下了2011年来的新低。此外,铁矿石62进口粉矿则累计下跌近15%,主要工业类金属价格的下跌暴露无遗。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的改善,昔日被称为稳定增值品的黄金亦“墙倒众人推”。“尽管价格的下跌使一部分消费者增加对金条、金饰的投资,但随着股市等其他资产价格的持续好转,现货市场的买入难跌投资市场的流出,投资者抛售黄金ETF转投股市等市场,使黄金的投资属性大幅减退。”分析人士指出。
原油则继续是“特立独行”的重量级商品。除了今年跟涨的纽约市场油价罕见大涨超过4%外,与全球市场关联度更为紧密的伦敦市场期货价格也上涨2%,显示出追随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势头。“从基本面来看,纽约WTI油价依旧有更好的上涨预期。”光大期货分析师董丹丹认为,美国市场现货基差走强,尤其是LLS基差升到7个月高位,预示着年后库欣的去库存将顺利进行,同时美国11月份石油需求也创下6年来同期最高,将继续支撑纽约市场的油价。
农产品跌幅甚于工业品
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商品市场中,一向稳健的农产品价格跌幅甚至超出工业品,使商品市场的弱势“雪上加霜”。
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国内市场农产品综合价格已累计下跌8.4%,而同期包括铜等工业品产品的价格跌幅不到7%。“农产品的大行情往往来自供给端,因为需求比较刚性,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光大期货分析师孙永刚表示。
以大豆为例,据国际权威机构的报告,受美国大豆的增产以及南美大豆产量有望创下历史最高的纪录,2013/14年全球大豆产品将达到创纪录的2.84亿吨,比前一年增长6%。
“不过大豆市场中,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和进口大豆价格持续背离。”上海中期的分析也指出,由于国际市场上转基因大豆种植积极性不减,大豆种植面积或继续扩大,而用于食用的国产大豆则相反,大豆玉米的比价偏低已持续三年以上,导致农户纷纷将大豆田地改种玉米,势必导致非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大豆长期走势背离。
供应增加的效应也持续困扰糖价。“按照权威机构的统计,2013/14年度白糖供应过剩量尽管较前一年度大幅下降,由于消费增加使过剩量下降至306万吨,但年内来白糖价格已再度下挫了12%,连续第三年收跌。”分析人士指出。
“包括大豆、玉米在内的大宗农产品2013/2014年度供需都仍在朝着更为宽松的格局变化。”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受制于短期市场的供应增长,大宗农产品市场的弱势或仍将持续。“从基本面来看,农产品市场的利空因素与今年类似,由于全球谷物和油籽产量强劲恢复,意味着2014年全球库存将显著提高。”投行麦格理发布的报告认为。“除了白糖和可可,2014年农产品市场价格预计将大部分趋于平稳的态势。”荷兰合作银行的研究则预计,农产品基本的供求趋势是全球经济的恢复,在2014年预计恢复速度还会加快,但美元升值商品货币承压或压低价格,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或仍趋于平稳。
大宗商品市场或仍可能再度强势
随着商品价格的持续下滑,大宗商品市场持续熊市的议论也渐增多。商品市场的牛市终结还是持续步入熊市,成为市场争论的焦点。
众多分析人士预计,尽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使得此前市场持续上行的趋势逆转,但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大宗商品或仍可能再度强势,表现抢眼。
“过去二十年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国市场的需求,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并进行结构调整,就此判断商品市场的"牛市"终结未免太"武断"了。”法兴银行金属研究主管Robin Bhar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确实放缓,但商品的需求总量仍在增长,以铜为例,中国市场对铜的需求量仍将增长。
而另一方面,其他新兴市场包括印度、拉美等地的需求前景也较为看好,其他新兴市场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人均消费量的提升也支撑商品市场的价格。“商品市场短期受影响的是供需因素,而长期仍需关注全球经济增长状况。”Robin Bhar说。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商品市场尽管受制于美元强势、需求放缓等不利因素,但未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市场消费需求的回升也可能带动商品的需求增长,从而使市场表现再度强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增长的状况,供应的因素以及金融等方面的限制或仍将持续博弈,不过经济增长一旦重入轨道,商品的主导因素很可能再次由需求来拉动。”分析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