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投资中小企业迫在眉睫
产融结合,一定要找到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时调整。李宝林:过去这些年金融资本大大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正面来说,产融结合大大推动了国家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 产融结合,一定要找到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时调整。产融结合不要盲目,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 ]
上世纪90年代,“海尔”、“格兰仕”、“美的”、“小天鹅”等家电品牌的背后,都有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下称“中国高新”)的投资身影,如今中国高新又活跃在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在《第一财经日报》就产融结合的专题采访中,中国高新董事长李宝林认为,过去这些年的产融结合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不过也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目前产融结合不仅仅是大的产业企业积聚金融实力,发展产融集团,更为重要的是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后者更迫在眉睫。
产融结合一定要找到产业发展方向不要盲目
第一财经日报:创投是金融与产业资本结合的一种形式和通道,您怎么看过去这些年中国产融结合的发展?
李宝林:过去这些年金融资本大大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正面来说,产融结合大大推动了国家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一方面,产融结合也导致了大量资源被过多开采利用,其中就包括一些高耗能产业,这加剧了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根据相关统计,国家24个工业行业里已经有22个产能过剩。产业企业通过产融结合,放大资本实力,通过高杠杆加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资源大量消耗、效率降低。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妨思考,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定位产融结合,尤其要从推动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以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够有所作为的角度去考量这一问题,这也是中国高新目前正在着力推动的目标和方向。
日报:您讲的产融结合加剧产能过剩,在一些大型企业的金融化问题上表现比较突出。通过金融领域的扩张,产业集团资金可获得性提高,并且资金成本较低,这反过来推动了其产业层面的扩张。您实际上谈了这种产融结合模式的风险,尤其是如果利率反转进入上升周期的话。
李宝林:产融结合是两个层面:一是大的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聚自己的实力,吸纳或者形成了自己的金融资本,最终形成产融结合的集团公司,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GE公司等,目前国内的大型央企也基本都是走这条路。
产融结合核心是推动产业的发展,如果说通过产融结合,推动了企业扩张,很快使企业到达了天花板,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产融结合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广泛的产融结合能够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中小企业里,我觉得这个层面的发展更迫在眉睫,并且空间很大。
产融结合,一定要找到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时调整。
日报:产融结合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和资源消耗,是否有这方面的例子?
李宝林:产融结合不要盲目,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
中国高新在几年前曾接触一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项目,企业主要生产太阳能薄膜电池,当时国内好几家知名创投机构都投资了这个项目,最后我们却没有跟进。这是基于我们对行业的基本判断和产品的实际应用前景所作出的决定,如果不加判断就追随其他资本盲目进入,现在可能就已经卷入到产能过剩的汪洋大海。
投资如果保持理性,就不会犯这种错误。我们在投资过程里,比较倾向于要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当然,创投本身就是风险行业,失败也在所难免。
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广泛的产融结合”
日报:您讲的第二个层面即所谓广泛的产融结合,现在是否有足够的市场条件?
李宝林:资本市场给这种产融结合提供了可能,不管是直接上市还是并购,让社会资本形成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起来,有了社会发展空间和盈利模式,我认为现在应该大力推进这个层面的产融结合。
中小板和创业板开通后,现在又有了新三板,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更趋完善,这也给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可能。产融结合的力度在加大,通过产融结合推动中小企业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繁荣。
日报:中国高新可以说是推动资本与产业结合、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产业的典型代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高新的发展情况。
李宝林:中国高新的发展历史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从1987年成立到1997年这10年间,我们作为国家政策性投资公司,对海尔、美的、格兰仕等当时刚刚起步的公司进行扶持,投资了类似企业1100多家,这些投资已经全部退出;从1999年到2009年,我们主要作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出资人代表,选择投资了全国各地的高科技企业182家;从2009年开始,我们将投资重点聚焦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到目前已成功投资了50多家公司。
我们认为,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的投资方向也要不断灵活调整,公司现在着力投资的行业之一,就是节能环保行业,代表性企业是已经上市的津膜科技(300334.SZ)。
目前,新材料及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药及生物工程、新模式及先进制造业,这是我们主导投资的四大领域方向,几乎涵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行业。之所以这样选择,就是因为这些行业不存在产能过盛和资源消耗等问题,而且相关行业尚比较薄弱,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另外从投资比例的偏好看,中国高新偏重VC,大约70%~80%的项目是在VC领域,这也进一步说明我们更关注中早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现在产融结合也可以推动国家自主创新,通过动员广泛的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能够有效解决其在研发方面的资金难题。
作者:李静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