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阵痛换持续稳定增长 政府自身改革是重大看点
财税改革的逻辑较为清晰,按照中金的归纳,无外乎两条:调整政府收支结构,降低流转税,提高财产税,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规范地方政府的财税功能。在税收结构调整方面,中金预计短期可能推出的措施包括扩大营改增、推广房产税试点、推进资源税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31日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说,现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闯险滩,必然要触动利益,为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总理的上述表态无疑具有重大参考意义。在《经济参考报》记者看来,尽管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肯定会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大的亮点将集中在“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方面,换言之也就是针对政府自身的改革。
简政放权不应只是中央
从大的方向来说,改革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前政府权力过大,已经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总理履新以来,持续在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1月1日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指出,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把转变职能作为第一件大事,紧紧抓住不放。目前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成效不断显现。
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胡祖六对此表示,全世界只有中国等少数政府才有批项目的权力。企业家去办厂做投资,要面对很多行政部门的审批,这是最大的资源浪费,非常低效率,也挫伤人的积极性。而且这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即使你是非常成熟的企业家,你也不得不去贿赂官员,而且这个官员可能就希望你去贿赂,一直刁难你,因为他有这个权力。我觉得应该从根本上取消这些行政机关不应该有的权力。我看到李克强总理几次讲话都特别说到要减少行政审批权,这个方向是对的,就希望力度能够真正大一点。过去几届政府也都想这么做,撤销一些部委等等,但最后发现实际上的行政权力并没有缩小,希望这次真正有突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公布了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所谓“383改革方案”,提出“三位一体”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此必须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华泰证券研究员张晶对此点评称“三位一体”包括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企业体制三个方面。其中,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减少审批,理顺事权,提高透明度,促进财税体制的重要转型,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不过,简政放权的不应只有中央政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提出:三中全会上中国政府将重申进一步推进经济改革的承诺。这一点很重要,且有助提振企业界的信心。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地方政府改革。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其中包括:对国有企业的支持;执法不公;腐败;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 D P)增长。与短期经济政策调整相比,地方政府改革的推进对未来的意义更为深远。
财税改革匹配财权事权
政府改革的重点,除了简政放权以外,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也同样重要,这就需要改革1994年确定下来的现行财税体制。“预计财税体制改革将构成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方案的重点之一。”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说“我们预计改革措施将涉及六个领域,关键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以改善增长质量。相关举措将包括简化行政审批以减少政府对私营领域的干预、改革财政制度以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职责以及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屈宏斌也说。
财税改革的逻辑较为清晰,按照中金的归纳,无外乎两条:调整政府收支结构,降低流转税,提高财产税,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规范地方政府的财税功能。
在税收结构调整方面,中金预计短期可能推出的措施包括扩大营改增、推广房产税试点、推进资源税改革。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将随着适用行业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而渐进地显现。由于存在较大争议和征管难度,预计推广房产税短期内仍将针对增量住房。中长期来讲,房产税可能在全国推广并扩大到存量征税,引进其他形式的财产税比如遗产税的可能性大。
其它机构的看法也差不多,华创证券首席分析师华中炜说,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路径有三条:第一,在事权方面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中央政府会在公共服务领域承担更多,基础养老金、司法体系、食品药品安全、边防、海域、跨地区流域管理将会上升至中央事权。第二,在推进营改增的基础上,逐步重构地方税系,长期可能形成以销售税、房产税为支柱的地方税收体系。第三,是减少和归并专项转移支付以完善转移支付体系。不过他同时强调:“由于财税制度改革事关重大,预计三中全会只会提出笼统的改革方向。”
平安证券发布的报告同样认为,集权分财是财税体制改革基调。财税制度已20年无大变化,短期改革将以平衡财政为主,即努力平衡往届政府的静态缺口,和本届政府收入放缓支出加速的动态缺口;中期改革将集权,增值税确定为国税,司法、军警、养老等领域是明确支出责任的重点。
经济增长面临中期阵痛
除了政府改革之外,金融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也在会前被各界寄予厚望。但是从《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的情况看,金融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各方争论激烈,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很难快速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则有可能不是本次改革的主要抓手,而是通过其它相关改革预计推动和促进。
如果确如本文预测,简政放权、财税改革成为三中全会改革方案的重要突破口,并且力度不会像一些市场人士预期的那样令人失望的话,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而且长期的。短期看,经济有可能遵循此前粗放的增长方式有所回升。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称,由于政策放权,原来很多在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权现在下达到省里,三季度中国出现了新一波的投资小高潮,这个高潮从地方政府来看非常有动机、动力。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也表示,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文件,决定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从中央的层面来看,这虽然可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效率,但在地方有可能加剧投资热潮。
从中期看,经济增长率可能放缓。“短期增长要为全面深化改革让路。”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一般来讲,中国的改革对短期增长都是扩张性的。但即将来临的新一轮改革可能有所不同。这一轮改革是在过去5年来应对危机的财政、金融刺激政策留下了一定的后遗症之后推出的,也是过去10年高速增长之后各种各样的机制问题需要全面的调整顿声音呼唤出来的。因此,这一轮改革短期增长效果可能是收缩性的。
具体说来,此轮改革需要将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加以一定的限制。这将直接对地方政府土地开发、举债等扩张冲动形成约束。这轮改革也将对金融体制、国有企业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这将改变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制支撑国有部门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的痼疾。为解决这一问题,此轮改革也将涉及到财政体系,势必会推出旨在夯实地方财政根基的新税种,而这些新税种的推出对于短期经济增长是收缩性的。
“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此轮改革会要求在短期增长方面做出一定牺牲。但这种牺牲是必须的,没有这种牺牲中国经济很难长期稳定地增长。因此,未来1-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会在低位的7%区域徘徊。如果这一轮改革真正能够全面深入地贯彻下去,那么中国经济的未来将会有可持续的更快一些的稳定增长。”李稻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