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债市交易再扩容 10境外机构获央行放行
公告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伦敦)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阿拉木图)股份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加拿大)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东)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第一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金融业务分行、日盛国际商业银行、恒生保险有限公司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2012年年底,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增加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至此RQFII试点总额度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
11月4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公告称,允许10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公告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伦敦)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阿拉木图)股份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加拿大)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东)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第一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金融业务分行、日盛国际商业银行、恒生保险有限公司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这三类机构是指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
亦有接近央行的观察人士指出,近几年,央行一直在着力放行以上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除了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的整体部署,我国债券市场正在逐步开放,此举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表示,“这便于人民币回流国内市场,增加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大大提速。中国银行副行长陈四清近日撰文指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从2011年年末的6.6%上升到2012年的8.4%,到2013年6月末突破10%。
不仅如此,国际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交易量占比亦有大幅提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披露数据,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从2010年4月的0.9%大幅上升至2013年4月的2.2%。
另外,人民币境外债券交易更趋活跃。以香港离岸市场为例,由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托管及结算的人民币债务工具交易金额占比由2011年四季度的约47%上升到2013年第二季度的约62%。
据217号文,境外机构一旦获批,可在核准的额度内在银行间债市从事债券投资业务。
“拓宽境外机构主体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长远目标,在于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李志强向本报记者表示。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亦指出,亚洲地区对美元高度的依赖或形成系统性风险。其中首先表现即是“流动性风险”,如果美元供给不足,本地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通过本币结算,将减少地区贸易受非本地区货币的影响,本币贸易融资将得到增加,对非本地区货币贸易融资的依赖将会减少。”
而对于应对方法,他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在保持对外币QFII的管理下,鼓励外资以人民币QFII投资中国市场。
2012年年底,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增加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至此RQFII试点总额度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
上述观察人士指出,RQFII试点自2011年年底正式推出后,总体运作良好,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需求强烈,相关试点机构积极申请投资额度以发行有关产品。近期RQFII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随着债市交易主体的扩容,预计新增的2000亿元额度也将很快用完,届时监管部门还会继续增加投资额度。
“现在境外人民币资金的量还不够,通过打开通道可以为将来ABS常规化后将证券化产品卖给境外投资者做好准备。外资金融机构对于熟悉的金融衍生品有明显偏好。”前中央结算公司法律顾问柯荆民表示,此次债市主体扩容能够丰富不同类型的交易主体,有望逐步解决中资行互持所产生的债市流动性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