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民进党杯葛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误导民众
2013年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正式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但这一对台湾经济大有帮助的协议却在岛内引起反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引发反弹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民进党“为反对而反对”,危言耸听,误导民众。
2013年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正式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但这一对台湾经济大有帮助的协议却在岛内引起反弹。华广网2日刊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张迎来的评论文章分析服贸协议引起反弹的三个原因并指出,服贸协议有利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更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台当局既要加强沟通,让朝野民众了解该协议的利好,又要对受到影响的行业采取保护措施。
全文摘编如下:
2013年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正式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对台湾经济大有帮助的协议却在岛内引起反弹。有少数服务行业因为担心陆资竞争而发出呛声,台“立法院”上周甚至为此上演了蓝绿对决闹剧,扯头发、泼咖啡、咬人及“熊抱”等滥招悉数上演,议事殿堂再度沦为“斗兽场”。《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引发反弹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民进党“为反对而反对”,危言耸听,误导民众。“逢中必反”是民进党的一贯政策,回顾过去,两岸签署的每一项协议,民进党都要站出来反对一番。2010年两岸签署ECFA时,当时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高声反对,甚至还率领15万人上街反对ECFA。这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之后,民进党继续“为反对而反对”,党主席苏贞昌蛊惑民心,声言“台湾面临生死存亡,再不悬崖勒马就罢马”;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潘孟安危言耸听地说,“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一签,对台湾服务业充满毁灭性”。民进党反对之声强烈,但反对的背后充满了算计与盲目。民进党反对该协议,在“立法院”杯葛,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证明它的存在,打着“反对”的旗号,扮演民众利益的“守护者”,以此来捞取选票,骗取民众的信任。同时竞选党主席的马英九为了避嫌,请假一个月,这又给了民进党以可乘之机。
第二、台当局的宣传力度不够,朝野沟通不足。根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规定,大陆对台湾总计开放80项,大多超越大陆WTO入会承诺;而台湾对大陆开放64项,大多低于或等于台湾WTO入会承诺。总体上看,大陆明显让利,台湾获利甚多。然而由于台当局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其在台引起反弹。朝野方面,有国民党“立委”表示,事前完全未被告知协议内容,甚至连“立法院长”王金平,也表示完全在状况外。“陆委会”主委王郁琦称,曾与王“院长”、国民党团书记长赖士葆等人沟通,赖反讽说“只谈五分钟也算沟通”?国民党内都沟通不畅,更别说在野党痛批是“黑箱作业”了。民众方面,有部分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士就表示:一旦开放,就会严重压缩其生存空间。实际上,保护主义无法促进经济发展。台湾如果不开放,势必会更边缘化,将严重抑制企业的竞争力,最终限制台湾经济的发展。但是如何让普通民众了解这一点,这是台当局需要认真做的。
第三、协议自身特点易被在野党拿来攻击。之前诸如ECFA等协议的内容多是一些与企业、贸易相关的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讲,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比较远。而这次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涉及到的多是一些小的服务部门,这些服务部门的特点是从业人员多,但不集中,利益诉求多元,协调统一困难。这样的行业结构特点,易被在野党抓住,进而大肆宣传,误导民众。任何一个协议都有利有弊,《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会对一小部分台湾产业造成影响,但更多的是带来更大的利益,从总体上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对于那些可能受到影响的行业,台当局要采取保护措施,将其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以免给“在野党”攻击之口实。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有利于两岸经济的交流合作,更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台当局既要加强沟通,让朝野民众了解该协议的利好,又要对受到影响的行业采取保护措施,同时还要对在野党的恶意污蔑,进行有力的还击,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落实,使其成为惠及两岸民众的好事。(张迎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