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区域贸易自由化与全球化的悖论
继上世纪90年代推动在亚太形成APEC(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开启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以来,美国开始在太平洋地区极力推销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
自由贸易区谈判趋于活络
继上世纪90年代推动在亚太形成APEC(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开启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以来,美国开始在太平洋地区极力推销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文莱、智利、秘鲁、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等12个国家进入了先期谈判阶段。日前,上述国家相继表态同意日本参加这一谈判进程。4月25日,美国白宫正式通知国会日本加入TPP谈判进程。据悉,新一轮TPP谈判有望于7月开启。
无独有偶。美国几乎同时还在大西洋地区筹划搞一个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要把欧洲诸多国家拉进自贸、投资新平台。2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到访华盛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发表联合声明,宣布6月底前开启TTIP双边谈判。3月26日,访欧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宣布,欧盟和日本拟于4月启动自贸区谈判。针对美、欧、日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竞相谋划建立区域自贸安排这一态势,亚洲国家当然不甘落后。2012年 11月柬埔寨东亚领导人峰会期间,亚太16个国家(东盟10国,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日本、韩国、印度)领导人同意启动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美国引人瞩目地缺席。今年5月,有关各方将在文莱开启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进程,预定 2015年底完成谈判。16国总人口35亿,GDP约20万亿美元,占世界30%,贸易总额约10万亿美元,占世界30%,涵盖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主要经济体,将成为WTO之外最大的自贸区。RCEP如能按期谈妥建成,将对世界经贸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自贸区谈判折射出格局变化
(一)美欧日之所以在贸易投资领域不约而同地热衷搞“两洋战略”,显然有其战略算盘和政治意图。三大主要经济体在自贸领域联手推出新举措,实际上剑指国际经贸体系,旨在抢夺贸易投资领域新规则塑造和制定上的话语权(据称,两大自贸区谈判焦点都将集中在政府对企业的补贴、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确立等问题),从而占据先机,以影响全球经贸和战略格局。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所言:“TTIP谈判将设定一个标准,不仅适用于我们(指欧美)未来的双边贸易与投资,包括监管问题,也将适用于全球贸易规则的发展。”亚太地区虽历经经济、金融风暴,地区国家发展多样性突出,但仍保持了世界经济增长主要火车头的美誉,经济活力非其他地区可比拟。据统计,近年来亚太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就美国而言,伤筋动骨的反恐战争让它失去了亚太“黄金十年”。自2011年开始美国战略重点东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重新占据区域军事安全主导权后,美国拟在亚太再续新篇,努力抢搭区域经济增长的顺风车。继在国内推出货币量宽政策之后,增加出口、恢复增长、创造就业就成了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的当前要务。因此可以说,美国在亚太极力推行TPP战略,牵头组建新的超规模自贸区,是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个策应和补充,获取经贸实利和战略指向都很明显。美欧商谈TTIP,对双方自然都有好处。在大西洋两岸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之际,贸易谈判有助于重振美欧关系,使美对欧政策找回一种对称。美欧即将开展的贸易谈判还表明,美国并不希望在“回归”亚太同时失去大西洋传统伙伴群。虽然欧洲现在经济情况比美国还要糟糕些,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欧两大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占到世界 GDP的40%,跨大西洋年度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美国在欧洲有着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重大利益,难以轻言放弃。自贸谈判东西两洋并重,实可谓一箭数雕。
(二)对欧洲来说,此时决定与美国启动 TTIP谈判,除了双方一拍即合,更多的是各怀心思,各取所需。欧洲作为当今多极化世界中的主要一极,当然不希望美国时时、事事、处处都占尽先机,特别是在全球经贸体系再塑造和格局调整方面,更是如此,因为这直接涉及欧盟27国实际和长远利益。据测算,欧盟国家可望从落实 TTIP协定中获得新增年收入860亿欧元,到2027年经济可新增长0.5%。欧盟此番主动接招应招还出招(与日本开谈自贸协定),除了想借此缓解经济危机、增加出口、争夺国际贸易主导权外,更深刻体现了欧盟跨两洋、重美亚、搞平衡、谋实利的战略意图。日本是欧盟在亚洲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此前和中国、东盟、印度、马来西亚等国都在商谈双边自贸安排,和新加坡已缔结协议。无论TPP还是TTIP,从谈判开始到最终达成协议,都会是一个艰辛、复杂和充满讨价还价的过程。一些怀疑论者认为,TTIP给欧洲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机会,但也有威胁:一是要求在2014年底前达成,时间上太仓促;二是TPP建立的谈判标准有可能在 TTIP谈判中如法炮制,欧洲难以有效应对挑战。
(三)在美欧日此轮自贸谈判互动中,日本总体上处于被动,既是棋子,也是“搅局者”。2008年,日本和东盟签署了自贸区协定。3月26日,中日韩三国开启了首轮自贸区谈判,这一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补贴问题能否协调解决,更有赖于三国政治关系状况。日本也在RCEP谈判进程中。现在,日本决定既参与美国主导的 TPP谈判,又启动和欧盟的双边自贸谈判。也许三心二意,也许借力打力,也许另有企图,但如此多且复杂的自贸谈判进程交织进行,规则、程序、制度重叠或冲突在所难免。即使这些谈判进展顺利且最终都达成了协议,也很难保证日本在贯彻落实方面一点折扣都不打。美国也好,欧盟也罢,和亚太贸易联姻、与亚洲经济接近,其真正的目标是中国,其实它们是奔着中国(最多再加上印度)来的。美国一手主导的TPP和TTIP自贸谈判进程,将对国际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产生长远影响。
全球经贸领域的多边主义实际上已陷入基本停滞状态
“如果TPP和TTIP成型,它们将扼杀WTO。”这是一种声音。冷战结束以来,虽然还有超级大国和强权政治,但多边主义显然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基石和“流行色”。其主要标志是,通过世贸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实现全球自由贸易,通过世界银行(WorldBank)消除贫困,以及通过联合国(UN)特别是安理会维护国际安全与秩序。当前,双边、区域自贸安排方兴未艾的强劲势头,既是区域国家出于振兴经济、繁荣贸易、稳步增长的现实考虑,也反衬出全球化进程面临的“现实无奈”。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历经12年之久迟迟未取得实质进展,二十国集团(G20)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应运而生且风光一时,却还缺乏向深度持久发展的激励动力。全球主要多边国际经济机制效率低下,国际经济治理呈现机制不足和领导力不够的“双重赤字”。各国在抗击危机、恢复增长、寻求出路的过程中虽口口声声称要加强经济政策宏观协调,实际上却更多地倾向于采取保护主义。区域自贸安排有助于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但从长远看,如不能保证谈判规则的透明度,谈判达成的协定如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将严重影响全球贸易体系的完整性,损害世贸组织的权威,冲击和伤害现有全球贸易框架,进而影响到经济全球化进程。实际上这是一种“去全球化”,同时表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已进入到深水区。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塞尔·弗拉泽表示,TTIP可能会危及多边主义的基础,特别是多哈回合谈判,也会减弱 WTO等多边机构的影响力;推进 TTIP谈判,是在“错误时间传递的错误信号”。
新一轮自贸谈判对中国的挑战
巴黎政治大学教授扎基镠拉伊迪就表示,TPP和TTIP“战略目标都是为了设置更高的监管标准,遏制中国崛起……”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认为,奥巴马政府贸易新举措也许可以称之为“ABC(anythingbutChin-a)”——中国除外。主流舆论还有一种意见,认为TPP是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在经贸领域深入发展的标志,也是这一战略逻辑发展的自然结果。TPP和TTIP首先注重实利,其次着眼于规划、制定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肯定有涉华因素在起作用,但后者毕竟还只是副产品。
(一)随着谈判进程相继展开,TPP和TTIP把中国推到了一个焦点位置上。如果中国把美国主导的、美欧日参与的这些个谈判进程,视为背着它单方面修改全球贸易规则的话,中国可能就不会参加。这将削弱全球贸易体系的有效性,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新时代就不会来临。对欧美来说,从全球贸易现实、未来愿景和发展多边经济机制出发,其正确的政策选择应是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联系。虽然艰难曲折,世界仍需要推进多边贸易进程。中国如何应对拆招,将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话题。
(二)中国是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成员,任何主要多边、双边或区域特别是涉及亚洲的自贸安排,中国都有着重大的利益。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形势的研判,明确表明态度,即:致力于维护全球经贸领域的多边主义机制;各国都应努力避免和减少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区域经济融合、相关贸易安排应与WTO基本原则相衔接。从加入世贸那一天起,我们就深切感受到,只有参与,才能了解规则,争取应有的权利和利益,在参与中谋求规则制定、修改和话语权,同时履行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关于TPP谈判,我们现虽未被“邀请”加入,但不能事不关己,应要求其进程保持透明,对域内相关国家开放、包容。在总体思想上要把它当成推进亚太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契机,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及和有关国家谈妥原则安排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适时参与谈判进程。近 10年来,中国外贸的一半在亚洲周边国家,中国是亚洲许多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亚洲是中国主要利益所在地。为落实与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外交政策,促进建立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我们有必要加强与东盟、韩国、日本、印度等地区国家的沟通,加快缔结中韩、中日韩自贸协定,积极参与制定有利于RCEP的合作制度、规则与框架,加快RCEP谈判进度,推动东亚经济体实质性区域经贸合作进程。(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