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一朝撤离:中炬高新欲出让江信基金股权
[ 查阅资料发现,中炬高新董事会早在2008年就已通过了参股基金公司的决议,而直到今年1月才得到证监会批准。江信基金的大股东国盛证券的大股东江信国际集团,旗下金融资源丰富,拥有信托、期货、证券、保险等多项金融业务牌照。
[ 查阅资料发现,中炬高新董事会早在2008年就已通过了参股基金公司的决议,而直到今年1月才得到证监会批准。换言之,在中间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中炬高新完全有充足的时间撤销相关决议 ]
从提出参股基金公司,到基金公司获准成立,曾经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而从获批筹建到退出,则只用了四个月时间——这就是发生在中炬高新(600872.SH)身上的故事。
昨日晚间,中炬高新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经营班子讨论,决定将持有的子公司江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江信基金”)20%股权出售,而江信基金今年1月才获得证监会批准筹建。
从2008年计划参股基金到江信基金成立之间的近五年时间里,中炬高新一直没有退出。对此业内人士质疑,此番距获批成立仅仅四个月,中炬高新为何草草退出?
参股基金“四月游”
中炬高新昨晚公告称,拟以2000万元的价格,将江信基金20%股权出售给江西金麒麟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金麒麟”)。从交易价来看,中炬高新此次转让江信基金的价格并不高。公开资料显示,江信基金注册资本1亿元,国盛证券出资4900万元,持股49%,恒生阳光集团和中炬高新分别出资3100万元、2000万元,持股31%、20%。
与此同时,江信基金另一股东恒生阳光集团,亦将所持5%股权,作价500万元,转让给金麒麟。中炬高新称,金麒麟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此次股权出售已经公司经营班子讨论通过,且标的金额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只需公司经营班子通过后即可生效。
“现在基金牌照没有以前值钱了,政策放开之后,基金公司牌照的含金量有所下降,尤其是经营不佳的小基金公司。”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这样的交易价格并不奇怪,随着竞争愈发激烈,一些没有资源优势的小基金公司,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 在江信基金的三家股东中,除国盛证券外,恒生阳光集团和中炬高新此前均无基金业务经验。其中,中炬高新主营业务为调味品、电池产销和房地产开发等,并拥有稀土资源,而恒生阳光集团则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
不过,江信基金的大股东国盛证券的大股东江信国际集团,旗下金融资源丰富,拥有信托、期货、证券、保险等多项金融业务牌照。而令人诧异的是,中炬高新出售江信基金股权的速度之快。今年1月证监会才批准江信基金筹建,从获准筹建到中炬高新转让其股权,至今只有四个月时间。
疑窦丛生
华泰证券此前在一份研报中称,中炬高新参股基金公司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虽然短期内对业绩影响很小,但可增加其长期业绩向上弹性。
那在江信基金的大股东又拥有一定实力的背景下,中炬高新为何急欲退出?按照中炬高新的说法,此次转让江信基金股权,是为了进一步集中资源优势,扶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中炬高新年报显示,其 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7.54亿元,净利润1.26亿元,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为871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3.99%。而房地产及电池业务,同比分别下降62.09%、92.13%,只有调味品增长了25.03%。按照计划,其今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和1.45元,可见压力不小。为此,该公司表示,今年将集中力量做好调味品业务。而公告显示,江信基金今年营业收入仅为244.6万元,净利润则亏损869万元。
但即便如此,此次股权转让,仍然疑窦丛生。近年来,中炬高新在金融方面着力颇多。此前,该公司还投资了中山中炬小贷公司和东凤村镇银行,分别持股20%、10%。另据当地媒体报道,其此前还曾投资了一家私募股权基金。
查阅资料发现,中炬高新董事会早在2008年就已通过了参股基金公司的决议,而直到今年1月才得到证监会批准。换言之,在中间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中炬高新完全有充足的时间撤销相关决议,不必要非在江信基金成立数月之后才做出转让股权的决定。
从中炬高新的现金流状况来看,区区2000万元对其并无明显影响。截至目前,该公司并无重大投资项目。而截至去年底,其货币资金达3.54亿元,还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逾8000万元,而其短期借款近期一直维持在1000万元左右,并不存在资金压力。
接盘者金麒麟的身份也颇为神秘。在公告中,除了注册资本、主营业务等简单信息外,对于其股东信息以及与国盛证券的关系,中炬高新丝毫未提。与国盛证券一样,金麒麟的注册地也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办公地址位于望城新区管委办公大楼内。而国盛证券的大股东江西江信国际集团,名下有数家以“金麒麟”冠名的子公司,涉及担保、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其中金麒麟担保公司,与金麒麟的业务有重合之处。
另一方面,恒生阳光集团为何与中炬高新步调一致,且以较低价格转让江信基金部分股权,亦曾令人生疑。而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司此前并无基金投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