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进退维谷 短期降息可能性小
近期外围市场纷纷降息,国内市场对于我国是否有必要降息的争论也越来越多。而影响降息的关键因素——通胀,4月CPI同比上升2.4%,PPI同比下降2.6%,这样的客观数据也一定程度为降息预留了可操作的空间。
近期外围市场纷纷降息,国内市场对于我国是否有必要降息的争论也越来越多。一方面,国内外日益扩大的利差、汇差,以及不容乐观的国内经济环境,使得降息的必要性加大;而另一方面,降息的影响面很广,或许会不利于目前经济的调结构,再顾及到下半年可能重启的通胀压力,降息很可能带来货币政策超调的后果。货币政策可谓进退维谷。而从目前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态度来看,央行仍意在货币政策的稳定,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降息必要性加码
继欧洲、印度、澳大利亚央行纷纷降息后,9日韩国央行也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2.5%。市场上有交易员认为,鉴于目前国内外日益扩大的利差和汇差,国内也有降息的需要。确实,目前我国的基准利率为3%,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依旧不减,我国面临国际套利资金流入的压力很大。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很多央行开始选择降息,并通过干预汇率来避免本币的过度升值,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在年内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也开始上升。”
他认为,降息有利于减少资本流入。同时央行应该允许商业银行进一步放宽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比如说放宽至基准利率的1.2倍,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也减少了实际负利率出现的可能性。
而影响降息的关键因素——通胀,4月CPI同比上升2.4%,PPI同比下降2.6%,这样的客观数据也一定程度为降息预留了可操作的空间。
短期降息可能性小
但是细析目前国内的经济环境、央行的货币工具操作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降息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从经济环境看,虽然宏观数据出现疲弱态势,但是金融信贷数据开局良好,其传导至实体经济需要一段时间,高层需要观察4、5月份的宏观数据后再做判断,防止出现货币政策的超调。而且,国内目前调结构初现成效,降息的影响面广,会对高耗能行业起到刺激作用。
从政策层面看,就在数日前,外汇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直指跨境的套利资金。若这些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对于上述由汇差、利差引致的套利资金将起到打击作用。至少在这个层面,降息的必要性就显得没那么紧迫。
从货币工具操作方面看,作为深度锁定流动性的工具,时隔17个月央票重启,充分体现出管理层操作灵活的特点,也能看出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的态度,即维持资金供需平衡,保持融资利率稳定。而在央票重回“江湖”之际,正回购并未被暂停。周四,央行同时开展了100亿3月央票和370亿28天正回购,“双管齐下”回笼流动性。
记者昨日采访到的多数交易员认为,重启央票后,原本预期中的正回购并未暂停,显示货币政策不大可能继续放松,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