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规范发展" 浦东放行16家企业试点商业保理
据《浦东时报》报道,昨日,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指导、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办的“商业保理行业规范发展研讨会”在沪举行。其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管管理的《商业保理业务信息系统》将于5月份上线。
原标题:聚焦"规范发展" 浦东放行16家企业试点商业保理
东方网3月22日消息:据《浦东时报》报道,昨日,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指导、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办的“商业保理行业规范发展研讨会”在沪举行。政府主管部门、保理从业企业以及包括银行在内的外部组织齐聚一堂,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规范发展”下的行业前景以及风险控制。
商业保理规模迅速扩大
进入2013年以来,国内商业保理的发展步入“快车道”—3月5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保理行业最终被归类于信用服务行业,挂靠商务部主管,使得保理行业终于得以“名正言顺”;稍早前的1月25日,上海第二批8家商业保理试点企业在浦东新区通过评审,使得沪上有资格从事商业保理业务的试点企业增至16家。
“实际上,保理就是赊销的一种金融解决方案,而从目前国内以赊销为主的对外贸易结算方法来看,保理的发展前景广大。”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夏建新在谈及保理行业的前景时流露出了乐观。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结算比例已下降到20%以下,赊销比例上升到70%以上,而国内贸易更是大量采用赊销方式。有调查显示,约有90%的受访企业证实,他们2011年在国内业务中提供赊销,这个比例延续了2010年88%和2009年80%的趋势,继续上升。赊销在交易中越来越普遍,也为保理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家平援引国际最具影响力的FCI(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的统计数据称,“2011年,我国国际及国内保理业务量达到2749亿欧元,占全世界总量20154亿欧元的13.64%,是2001年总量的200余倍。”而据业内人士预测,2012年,中国国内保理业务量突破22000亿元,同比增幅15%以上;国际保理业务量突破900亿美元,再度上演50%以上高速增长的神话。
浦东保理试点稳步推进
浦东新区作为商业保理的试点区域,目前共有20家企业参加了评审,16家企业通过评审并获得商业保理试点资格,10家企业完成了工商登记,累计注册资金超过7.5亿元人民币。另外还有数十家中外投资者递交了正式申请。
“作为试点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我们认为商业保理试点的成功关键,一方面是要引进一批有资金实力、有业务特色的企业,另一方面则是要健全监管措施。”浦东新区商务委投资促进处副处长曹磊在会上表示:“对于保理行业本身的风险,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于应收账款的有效性风险,以及购货商的偿付风险和销售商的履约风险。”
实际上,为了在行业发展初期强化规范,浦东新区在源头的准入方面把控比较谨慎。
“我们成立了市区两级联合推进小组进行准入评审,评审内容包括资金的规模、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以及高管的简历,缺一不可,所以第二批保理企业评审的淘汰率差不多在27%。”曹磊称,准入资格管理、资金托管管理以及协同其他机构共同管理是目前政府部门最主要的监管措施。
此外,他还透露,上海市的保理行业专业委员会将于下个月成立,《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期间监管暂行办法》也将在同期对外发布。其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管管理的《商业保理业务信息系统》将于5月份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