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紧密切合实体经济需求 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加紧密地切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这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并确定了改革的基调。笔者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复杂多变,进一步通过体制改革促进国内金融业发展,需要提纲挈领才能牢牢把握方向,才能有章有法而不乱套。其中,更紧密切合实体经济需求,应当是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抓住的纲和领。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对金融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
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整体需要而言,金融体系的改革还有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是银行在经济发展中担子过重,甚至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能力。比如在实体经济的融资方面,银行信贷占据太大份额。而在成熟市场经济体,银行系统的融资占其融资市场的一半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金融市场自身发挥全面作用。
解决之道何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等等表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多有着墨。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主要包括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企业板市场、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同时,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则主要指探索建立集中监管、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体系,丰富交易所市场债券品种,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运行效率。
二是金融体系需要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目前我国金融资产总量超过100万亿元,但周转速度较慢,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把民间资金的活力激发出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金融支持。
再以银行体系为例。民间资本兴办中型和小型民营银行仍然受到各种政策“玻璃门”和“弹簧门”的限制。而目前唯一的民营银行民生银行,其十几年的运行表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举办银行是完全可行的。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以来,银、证、保等金融体系各部门落实“新36条”的细则,均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作出具体安排。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一篇大文章,还包括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多个宏大议题,需要周密布置稳妥推进。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加紧密地切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